名传千里· 悦耳动人
字典来源
歆字义解释
歆
⒈ 喜爱,羡慕:歆羡。歆慕。
⒉ 飨,祭祀时神灵享受祭品、香火:歆享。
怡字义解释
怡
⒈ 和悦,愉快:怡色(容色和悦)。怡声(语声和悦)。怡和。怡乐(lè)。怡神。怡悦。怡目(快意于所见,悦目)。心旷神怡。
诗词来源
先秦:佚名 《皇矣》
帝谓文王:无然畔援,无然歆羡,诞先登于岸。
唐代:韩愈 《南山诗》
尝闻于祠官,芬苾降歆嗅。
先秦:佚名 《生民》
履帝武敏歆,攸介攸止,载震载夙。
清代:李瀚 《蒙求》
华歆忤旨,陈群蹙容。
唐代:贯休 《赠景和尚院》
怡然无一事,流水自汤汤。
唐代:来鹄 《圣政纪颂》
握管绝怡,当殿而立。
魏晋:陆机 《叹逝赋》
毒娱情而寡方,怨感目之多颜,谅多颜之感目,神何适而获怡。
宋代:范仲淹 《岳阳楼记》
而或长烟一空,皓月千里,浮光跃金,静影沉璧,渔歌互答,此乐何极!登斯楼也,则有心旷神怡,宠辱偕忘,把酒临风,其喜洋洋者矣。
魏晋:陶渊明 《桃花源记》
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
姓氏起源
万姓主要源自:姬姓、子姓、任姓、赵姓。
万姓起源一
源于姬姓,出自周王朝芮伯的后裔芮伯万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据史籍《通志·氏族略》记载,周成王姬诵敕封同族人姬良夫于芮地(今陕西大荔朝邑城一带),史称芮伯,建有芮国,为姬姓诸侯小国。春秋时期,芮国传至芮伯万,他曾一度官至周王朝的大司徒。但后来由于芮伯万的宠姬太多了,闹得内宫不安,其母亲芮姜一怒之下将芮伯万赶出国去,住到魏城(今山西芮城)。
万姓起源二
源于姬姓,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毕万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据史籍《元和姓纂》记载,春秋时期,毕公高的后裔毕万在晋国担任大夫,在周惠王姬阆十六年(公元前661年),毕万等人辅助晋献公姬诡诸消灭了三个小诸侯国,即耿国、霍国和魏国,毕万以战功受封于故魏城(今山西芮城),因此他又称魏万,成为后来战国七雄之一魏国统治者的先祖。
在毕万(魏万)的后裔子孙中,有以先祖的字为姓氏者,称万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万姓起源三
源于鲜卑族,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
据史籍《魏书·官氏志》记载,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有鲜卑拓拔部有复姓叶万氏、万纽于氏等部落,随北魏孝文 拓拔宏(元宏)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,在汉化改革过程中皆改为汉字单姓万氏,后融入汉族,世代相传至今。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载,北魏文化汉化政策的推行,鲜卑族复姓大姓吐万氏也改单姓万,并迅速发展壮大,形成又一郡望——河南郡。鲜卑族万纽于氏,在代北(泛指汉、晋 代郡和唐以后代州及以北地区,大致相当于今山西、河北省北部一带。)的三字姓万纽于氏改为万氏。
万姓起源四
源于子姓,出自商王朝初期商王汤的属下万舞,属于以官职称号为氏。万舞,就是万人之舞的总名,为商王朝初期的盛大活动总指挥一类的官职。据史书记载,商汤因“以万人而得天下”,一举击败夏桀,建商王朝,其后就有人以“干舞”为其国人军队的代称,组成歌舞予以典庆,即称万舞。在史籍《大戴礼·夏小正》中记载:“万也者,干戚舞也。”在典籍《韵会》中也记载:“汤武以万人得天下,故干舞称万舞。”
在万舞、干舞的后裔子孙中,因以以为姓氏者,即称万氏,世代相传至今,远早于姬姓万氏。
万姓起源五
源于任姓,出自战国时期孟子弟子万章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据《通志·氏族略》中记载:“万氏,孟子门人万章。”万章,任姓,全名叫任万,字子章,被后世称作万章、万子章,公元前305年左右战国时期薛人,是孟子的重要门徒,也是儒学名著《孟子》的主要编纂者。在史籍《纲鉴易知录》中记载:“孟子去齐,绝粮于邹薛,退与万章之徒,述仲尼之意,著孟子七篇。”在典籍《孟子·序》中也说:“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,退与万章之徒,序诗书述仲尼之意,作孟子七篇。”孟子在战国时期周游列国,宣传儒家的仁爱治国之道和唐虞三代德政,希望各国能采纳它的主张,齐家治国平天下。但是,魏、宋、滕、齐等诸侯国都没有接受他的游说,最后他离开了齐国,回到了家乡邹国薛地(今江苏邳县),课徒讲学,他的门徒万章等,把他的言行主张记录编辑成《孟子》七篇,后来的韩子说:“孟轲之书,非轲自著,其徒万章,公孙丑相与记轲所言焉耳。”孟子的伟大思想、言行,能够传播并存至今,万章的功劳是巨大的。
在万章的后裔子孙中,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,称万氏,世代相传至今,亦称万氏正宗。
万姓起源六
源于改名,出自宋朝时期南仲丞相幕客赵方,属于冒姓为氏。在宋朝理宗赵葵执政时期,有一著名的参议大臣方岳,授为南仲丞相。在他的门客幕僚中,有一幕客叫赵方,号称赵父,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幕僚。因自己的名字“方”与主公方岳的姓氏冲忌,因此去掉一“点”改为万字,称赵万。这在史籍《齐东野语》中有记载“方臣山,名岳,为南仲丞相,幕客赵父名方,乃改姓为万”。
在赵万的后裔子孙中,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,称万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万姓起源七
源于地名,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。
传说,在古代有个叫弈叶的人,曾居住在阴山北面的万纽于山,他的后代便以居住地为氏,取山名的第一个字“万”作为姓氏。
万姓起源八
源于蒙古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据史籍《清朝通志·氏族略·蒙古八旗姓》记载:蒙古族土默特氏,以部为氏。土默特氏族最初是东胡民族的一支即鲜卑族,唐朝时期称其为木马突厥,到了元朝时期已经归附于蒙古族了,曾隶属于喀尔喀蒙古,讲的是蒙古语,风俗习惯、生产生活皆与蒙古族人相同。
土默特氏族在明朝时期世居中卫(今辽宁沈阳),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,满语为,所冠汉姓皆为万氏、金氏等。
万姓起源九
源于回 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回 族万氏,源出 西亚中亚的音译名 宛葛思谐音。万氏在回族中为数不多。历史上,仅知其清末有著名的阿拉伯文书法家万景和,人们尊称他为“万巴巴”(先师),由他抄写的伊斯兰教典籍《古兰经》,书体精美之极,被教徒们视为经书典范,后者争相仿效。
在万景和的后裔子孙中,皆称万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万姓起源十
源于满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据史籍《清朝通志·氏族略·满洲八旗姓》记载:
⑴.满族图们氏,亦称图莫图氏,源出唐朝末期女真“通用三十姓”之一的陀幔部,金国时期为女真驼满部,以部为氏,满语为,汉义“万”,世居乌喇(今吉林永吉),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,后多冠汉姓为万氏、图氏、门氏、莫氏等。
⑵.满族瓦色氏,满语为,汉义“瓦”,世居虎尔哈(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)、乌喇(今吉林永吉)、叶赫(今吉林梨树)等地,后多冠汉姓为万氏、瓦氏等。
⑶.满族万旒哈氏,满语为W,世居清河(今辽宁本溪清河流城),清雍正元年(公元1723年)由包衣抬入正黄旗,后即冠汉姓为万氏。
万姓起源十一
源于赵姓。方岳字巨山,官参议官及知州有幕客赵万后改万姓。
万姓起源十二
源于鲜卑姓氏万俟氏,但值得注意的是,此枝万姓读不读,也不可写作繁体的万。广东新会等地有此姓。
万氏是一个多民族、多源流的古老姓氏,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。
万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春秋时期,芮国占据今山西、陕西间地,晋国则占山西一带,故早期万氏当发源于山西、陕西省境,此二省亦为后世万氏支系的主要源头。
汉朝以前,万氏族人有入迁山东者,如战国时期有山东人万章,但两发源地仍为万氏族人主要繁衍生息之地。两汉时期,陕西扶风一带万氏族人枝繁叶茂,遂有郡望——扶风郡。
魏、晋、南北朝时,北方战火四起,万氏族人有避居南方者,此次南迁,奠定了后世万氏族人盛于南方的基础。另外,北魏迁都洛阳后,随着汉化政策的推行,鲜卑复姓吐万氏改单姓万,并迅速发展壮大,形成又一郡望——河南郡。
唐朝时期,浙江、安徽万氏较盛,时有浙江昆山令万齐融;安徽人万敬儒,三世同居,族人所居之所称“成孝乡广孝聚”。唐代以后,史载万氏名人比比皆是,且多出南方。
宋、元时期,更朝换代频繁,少数民族辽、金、蒙皆想争霸天下,北方时有战争,致使万氏族人举族南迁,南方万氏族人由此陡增,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天津、山东等地均有万氏族人散居点。据载,宋朝有万顷,出江州(今江西九江);万镇,出平江(今湖南平江);万人杰,出大冶(今湖北大冶);元朝有万邦宁,出宝坻(今天津)。
明、清时期,是历史上万氏族人最盛阶段,山东、四川、江苏、广东、广西亦有万氏族人的足迹。可见,万氏族人已涉足于祖国最南端,遂有清朝万氏族人渡海迁播于更广阔之领域。据此期间史载万氏名人来看,多出、江苏、江西一带,则此区诚为万氏族人发展最旺之地。另,明朝万氏作为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于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安徽、陕西、北京等地落籍。
如今,万氏族人尤以山东、江西、江苏、湖北等省多此姓,这四省万氏族人约占全国万氏人口的40%以上。
扶风郡:周朝时期置郡,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、咸阳市一带地区。汉朝武帝太初元年(丁丑,公元前104年)置右扶风,与京兆、左冯翊合为三辅,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,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、凤翔县一带。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名为扶风郡,治所在隗里(今陕西兴平),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、干县以西,秦岭以北、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地区。五代时期后汉将其辖地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地区。西晋朝时期移治到池阳(今陕西泾阳),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移治所到好畴(今陕西乾县)。隋、唐两朝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。
河南郡: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。西汉高宗二年(丙申,公元前205年)改为河南郡,治所在雒阳(今河南洛阳)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、伊水下游,双洎河、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,辖二十二县,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、偃师、巩义、荥阳、原阳、中牟、郑州、新郑、新密、临汝、汝阳、伊川、洛阳等县市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,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,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。隋朝初年被废黜,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。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,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。元朝时期为河南路,明、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。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。
槐里县:汉高祖三年(丁酉,公元前204年)始置。唐朝“安史之乱”爆发后,此地置“兴平军”,因该军平叛安史之乱有功,故于唐至德二年(丁酉,公元757年)以该军之名命名为兴平县,取“兴旺平安”之意,县名沿袭至今。
扶风堂:以望立堂。
河南堂:以望立堂。
槐里堂:以望立堂。
隰西堂:明末万寿祺,万历举人。明亡以后,誓不降清。穿着儒士的衣服,戴着和尚帽子,往来吴、楚之间,世称“万道人”。他的书房叫“隰西堂”。他和阎尔梅被人称为“徐州二遗民”。他的著作有《隰西堂集》。
一、万wàn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、阜平,山东之平邑、东平,山西之太原,福建之清流,江西之金溪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泸水、陇川、河口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蒙、苗、彝、仡佬、傈僳、土家、朝鲜、达斡尔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注引《南州异物志》载:“后汉万震作”(按:万震作,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引作“万震”。)为万姓较早记载于古籍书,所惜未道其详;
2、《中文大字典》注引《于烈碑》云:“阴山之北有山号万纽于者,弈叶居之,遂以为氏。”万纽于氏之后或有省作“万”者。
3、为方姓所改。《齐东野语》载:“方巨山,名岳,为南仲丞相,幕客赵父名方,乃改姓为万。”方岳,号秋崖,宋理宗时赵葵参议官。
4、或为“萬”姓所改。萬、万古为二字,亦为二姓。今“萬”简化为“万”,故今之萬姓、亦含万姓。如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、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注“万”称:
1、芮伯万之后,以王父字为氏。
2、晋毕万之后,芮伯,武王臣,封于芮,遂以邑为氏,系出姬姓。毕万,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,此则以名为氏,亦系出姬姓。芮伯万、毕万:万,本作“萬”,今或简作“万”。万,一音mò,亦姓。
二、万mò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广东之新会有分布。《姓氏词典》引《中国姓氏汇编》亦收并注此音。一音wàn,为现行常见姓氏。
三、万(萬)wàn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吉林之盘石、贵州之从江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郑樵注云:“亦作‘娩’。姬姓,毕萬之后。”
2、又云:“芮伯萬之后。”芮伯乃周之宗族,姬姓,故此亦以名为氏,系出姬姓。
3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魏书·官氏志》云:“吐萬氏改为萬氏。”
4、清代高丽族亦有萬氏,世居平阳地方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有载。望出扶风、河南。战国时有萬章,孟子门人;汉代有萬楚。
四、万(萬)
万姓分布:台湾台北有此姓。
万姓起源:《六书正讹》中,“万”字注“萬或省作万”,非。姓字多因故而改,不计字之正讹,“万”自为姓。另有复姓“万俟”省“俟”为“万”姓者,是“万”字一形,别音分为二姓。北魏时万忸于氏、吐万氏后均改为万氏。《齐东野语》注:方岳字巨山,官参议官及知州,有幕客赵父者,名万,后乃改姓万氏。
万姓名人:
万震,东汉时人,著《南州异物志》。
郡望:河南。
五、万(萬)
万姓起源:万俟氏之后有改姓万者。
六、万(萬)
万姓分布: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23%,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。尤以江西、江苏、湖北等省多此姓,3省万姓约占有全国汉族万姓人口43%。
万姓起源:
1、系自姬姓。春秋时晋大夫毕万之后,以名为氏。
2、春秋时芮国国君伯万之后,以字为氏。
3、春秋时莒子之后。
4、系自芈姓。楚大夫食采于万(故城在今山东莒县),因氏。
5、夏州万俟氏,北齐文宣帝时,其族人有改姓万氏者。
6、代郡万氏,其先本姓吐万氏,鲜卑族,北魏孝文帝时改为万氏,至北魏末复改吐万氏。一说,吐万系吐万单之省略,即悉万丹部名之异译,出自契丹。
7、清满洲人姓,世居沈阳。今满族姓。
8、清高丽人姓。世居平阳。
9、台湾土著、苗、蒙古、土家、布依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万姓名人:
万章,春秋时齐人,孟子门人。
郡望:河南、扶风。
变化:亦作娩。
热门文章